当前位置:首页 > 审计文苑

紧握“四个抓手” 推深做实国有企业审计


[日期:2025-09-19 21:12] [作者单位:梁山县审计局][作者单位:济宁市审计局] [作者:步鹏、张纯兵]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稳定器”和“压舱石”。为提升国有企业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的能力,加强国企经营管理,2025年1月至5月,梁山县审计局对4家县属国有企业风险防范及财务收支情况开展专项审计调查。此次审计牢牢把握研究型审计、现场管理、科学规范和标本兼治“四个抓手”,为推动国有企业防范化解风险、完善内部管控、提升国企运营能力贡献了审计力量。

一、抓研究型审计,提高站位系统谋划

针对国有企业多、经营范围大、涉及领域广的现状,梁山县审计局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牢固树立研究型审计思维,积极践行研究型审计的工作要求,将研究作为提高审计质量的重要砝码,加强对项目立项、方针政策、审计对象的研究。

(一)科学立项“把准方向”,强化审计“源头管理”。审计项目计划是审计工作的龙头,是实现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牵引。该局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完善国有企业监管力度,加大审计监督力度”的重要指示,充分研究《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等指导性意见。基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规范企业经济行为及提升国资国企经营绩效等目标,研究国有企业的历史沿革和发展情况,摸清其资产负债损益和业务开展情况等,评估可能存在的重要问题。在科学评估项目实施可行性的基础上,提请县委审计委员会决定将国企审计调查列入2025年审计项目计划,找准审计服务保障县域高质量发展的结合点、着力点。

(二)政策研读“深挖细耕”,筑牢审计“理论根基”。审前,组织审计人员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的系列重要讲话及关于审计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认真研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决策部署,深刻领悟政治意图。梳理国企审计领域涉及的政策法规,主动向市审计局企业审计科请教,交流在国有企业审计对象库建设、数据分析、风险识别等方面的实践经验与难题解决方案。通过吃透精神和政策要求,明确审计范围、重点内容、成果标准、问题清单等要素,为实现统筹、全面铺开审计项目做好充足的准备。

(三)座谈调研“精准把脉”,助推审计“对症开方”。为全方位、多角度的了解被审计对象的全面情况,审计组向县财政局、国资中心、国企派驻审计师调研了解县属国企的发展现状、布局结构、管理运营和业务流程等情况,并按企业股权与管理层级,绘制县属国有企业“组织架构一张图”。在摸清国有企业家底的基础上,围绕县属企业在重大政策措施落实、重大改革事项推进、重大经济决策制定和执行、企业财务真实合法效益等方面主动跟进、做好调研,按照工作方案总体要求量体裁衣,为县属国企制定“一对一”审计实施方案,实现对审计对象的精准“画像”,做到突出重点,精准发力。

二、抓现场管理,压实责任狠抓管控

为确保审计目标实现、审计任务顺利完成,梁山县审计局在“纪巡审”协同、现场实施管理、智慧审计等方面狠下功夫,强化审计人员责任担当,共同筑牢质量防线。

(一)三方联动“攥指成拳”,协同监督“聚合力”。发挥纪委监察办案优势、巡察政治优势和审计专业优势,由8名审计骨干、16名巡察干部组成2个“巡审联动组”,各吸收一名纪委监察室主任担任副组长,通过“同步进驻、混合编组、协同推进、成果共享”,充分发挥审计机关财经检查、数据分析优势,巡察机构全面谈话、深入走访优势,纪检监察机关纪法、措施优势,形成联合监督“叠加效应”。针对国企巡审中发现的案件线索,双方共同延伸核实,提高发现问题和线索的质量。通过建立健全问题线索跟踪制度,做好问题跟踪查办,及时向纪委监委提供专业支持,确保审计移交问题精准处置。

(二)规范管理“精益求精”,牵牢现场“牛鼻子”。把好审计表格填报关。按照“表格必须服务于审计目标、审计事项”的原则,设计国有企业参股投资情况、国有企业控股投资情况等4张表格。审计组提前向被审计单位发放调查表格,对重要的事项、存在疑点的事项,调取相关的项目资料、查阅账册,快速锁定问题,极大地提升了现场审计的效率和质量。把好审计证据收集关。审计人员在收集证据过程中,获取的证据必须满足适当性和充分性的要求,提高证据的完整性、可靠性。严格按审计方案确定的审计事项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真实、完整记录实施审计的步骤、方法、获取的相关证据等。审计组长认真做好底稿复核工作,保证底稿编制规范、叙述清楚、定性准确。把好审计项目统筹关。以县属国有企业风险防范及财务收支专项审计调查为核心,同步实施县财政局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县财金集团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

(三)数字赋能“集中分析”,用好数据“引擎器”。针对企业数据量大、子公司多、业务繁杂等难点,实施“业务+数据”双主审模式,在全面收集被审计单位历年收益年报、工程建设、对外投资等数据的基础上,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和横向、纵向对比分析,通过数据间的逻辑关系和趋势变化,精准定位异常数据和潜在风险点。充分利用“企查查”“天眼查”等第三方平台,分析企业投资新设情况、关联关系、信用状况、潜在中标人社保资料等信息资源,及时发现“空壳”公司、“僵尸”企业,为锁定审计重点、揭示深层次问题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撑。

三、抓科学规范,依法审计夯实基础

梁山县审计局严格落实“科学规范提升年”行动部署,严格规范项目组织实施,注重提高审计报告、信息和建议质量,全面提升审计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一)坚持“优化流程”,筑牢规范根基。严格落实《山东省审计机关审计业务管理办法》《山东省审计机关审计现场管理办法》要求,结合实际修订完善质量控制管理办法等10项业务管理制度,促进审计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管理。对每个项目均实行严格审理、规范考核、量化打分、集体审定的工作流程,要求审计组加强现场调度,通过一线查验、深入座谈,取得原始证据,确保结论准确、证据链完整。分类组织实施审计项目后评估工作,对审计项目组织实施、方式方法运用、审计项目质量、审计结果运用等进行全面复盘,抓住报告、移送、信息、制度等关键指标,系统梳理全流程审计业务质量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做到补短板强弱项。

(二)坚持“集中会诊”,提升标准质量。推行“全员全程跟进式审理”,组织全体审计人员不定期召开会议,对项目审前、审中、审后实施全过程质量管控。审计实施前,由法制科牵头,对每个方案“把脉会诊”。审计实施中,审理人员深入各审计组,从调查了解记录的编写是否规范合理、审计事项的确定是否把控准确、问题取证的支撑材料是否完善、问题定性描述和法规依据是否准确等方面进行审理。审计实施后,召开全员审理会议,对征求意见报告、被审计单位意见等逐项逐条把关,确保审计结论意见全面、准确、客观。对移送的事项,增加审理程序,注重证据支撑,力求问题线索“移的准”。对审计发现的问题进行汇总和归类,梳理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采用统一描述、统一定性、统一处理的原则确定审计报告的模板。

(三)坚持“夯基固本”,锤炼过硬本领。开展“审计大讲堂”行动,每周五安排1名审计干部从审计业务、审计案例、法规解读、经验分享等方面自由选题,分享审计案例、介绍工作经验。注重对外交流,选派年轻干部参与市委、县委巡察及重大审计项目,提升应对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推行“导师制”,发挥经验丰富“老审计”传帮带作用,帮助年轻审计人员沿着“一年掌握业务基础、三年担任项目主审、五年胜任重大项目”路径稳步成长。修订完善《梁山县审计局年度考核办法》,将考核结果作为评选先进科室、先进个人、评定优秀等次和干部晋升的主要依据,真正让“吃苦者吃香、优秀者优先、有为者有位”,“记工分制”绩效考核列入2025年全省审计系统改革创新计划。

四、抓标本兼治,推进系统解决问题

审计不仅要“查病”,更要“治已病、防未病”。梁山县审计局坚持深入查找“病灶”、彻底祛除“病根”,做到举一反三、建章立制,达到“整改一个问题,避免一类问题,规范一个领域”的效果。

(一)查病体,揭示风险隐患和违规问题。该项目聚焦国企改革重点事项以及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领域靶向发力,沿着政策落实、业务脉络和资金走向,对问题进行“穿透式”审计,依法对审计发现的违规违纪问题线索进行移送,共揭示4家县属国有企业及其下属公司在政策落实、财务真实合法效益、内部管控等八个方面的问题112个。针对部分国有企业违反财政财务收支问题,下达审计决定2份。如,审计发现梁山财金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属公司存在大额借款本息未收回问题,对该公司提出采取可行性措施,将借款本息尽快催收到位,降低资金损失风险的建议。审计指出问题后,该公司及时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整改措施,组织专门力量对审计披露的欠收借款本金及利息进行清收。  

(二)治已病,狠抓被审计单位落实整改。构建“审计整改—国资督办—企业主责”三级联动机制,形成县委、县政府顶层部署整改,审计部门督促检查整改,国资部门指导监管整改,县属国企具体组织整改的审计整改机制,确保审计查出问题彻底整改。国资部门组织召开审计整改工作推进会,要求各县属企业从严从实抓好整改落实。针对审计发现的县属国企投资行为亟待加强监管等突出问题,先后形成11篇审计信息,提出能够一体化解决问题的审计建议,以高质量审计成果服务县委、县政府宏观决策和县属国企治理。

(三)防未病,坚持系统施策防范风险。针对审计发现的共性问题,深入分析审计发现的机制障碍、管理链条漏洞、行业领域通病,推动从“点”上纠治向“面”上拓展。如针对审计中反映的4家集团公司未实行工资总额预算管理的问题,县国资中心立行立改,及时出台《梁山县县管企业工资总额管理办法(试行)》。审计组系统梳理县属国有企业在经营管理、对外投资管理、债务举借使用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重大风险点和突出问题,编制《梁山县县属国有企业风险防范提示单》送达至各县属企业。审计监督从“事后纠正”向“事前防控”的升级,促进企业完善治理体系、优化治理结构、提升治理能力,推动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



分享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