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审计文苑

档案里的审计故事


[日期:2024-05-17 15:33] [作者单位:汶上县审计局][作者单位:济宁市审计局] [作者:]

“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不仅属于我们这一代人,也属于子孙万代”,而档案则是历史传承的重要载体。2024年,是我从事审计工作的第十六个年头,也是我与审计档案结缘的第十六年,如果说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灵魂,那么审计档案就是审计全过程的承载者。

在这十六年里,使我从一个对审计档案一无所知的门外汉,慢慢变成一个深爱档案工作的审计人。“对档案的敬畏,就是对历史的敬畏”,这是我刚刚进入审计机关整理第一卷档案时审计前辈对我的说的第一句话,是教诲,也是嘱托。因为审计档案之美就在于它对审计实事的真实记录,可以展现审计工作流程,完整反映每个审计问题的发现、核查、定性及最终写入审计报告的全过程。

走进审计档案室,看着整齐排列的档案架,规规矩矩摆放的案卷资料,一种自豪感便油然而生,他们记录了一代代审计人对审计工作的无私奉献,记录了汶上审计人对汶上经济发展所作出的巨大贡献。1983年12月的一张泛黄的红头文件记载着汶上县审计局经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决定成立,开启了汶上审计新的历史篇章。

翻开审计档案,在一张审计老照片上第一次出现了我的身影,2008年的二月,春节刚过,南国已然春意满,而立春过后的汶上依然寒风凛冽,我怀着忐忑的心情进入了汶上县审计局投资审计科工作。而参加工作的第二天,我第一次跟着审计组进驻长乐湖拆迁后的施工现场,背阴处还留有残雪,土路上已经变得泥泞,走进施工场地,鞋子也变得越来越重,污水管道的沟槽已经开挖完毕,站在坡顶,拍下了我参加审计工作的第一张照片,照片上的我,穿着一件灰色的羽绒服,手和脸已经冻得发红,这也成为了我以后参与审计工作的真实写照。从此,我成为了一名特殊审计岗位上的审计战士,开启了我或头顶烈日、或脚踏泥泞、或迎着寒风的审计人生,也同样开启了我记录审计过程,为审计档案搜集资料的艰辛历程。

在档案柜里,每一卷审计档案里都保存着一个又一个的审计故事,承载着审计人的青春和汗水。其中有这样一份项目档案,看着这一排档案,说是一排一点也不为过,整整摆满了档案柜的一层,足足有12卷之多,也是我县审计局建局以来最厚的一份项目档案。看着那厚厚的记录,翻着当时的审计日记,一个个的画面又再一次的浮现在眼前。

那是2008年的春天,受国际经济危机的影响,我国的经济也遭受了重大打击,国家陆续出台一系列的政策来刺激经济发展。我县为贯彻中央的战略方针,不断加强固定资产投资。县委县政府为了优化招商引资环境,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决定对105国道环境进行综合整治。县委县政府凭着对审计机关的高度信任,安排县审计局对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并将前期项目基本情况的审计调查任务交给了我们,给我们的投资审计工作带来了巨大考验。就这样,县审计局派出7名投资审计人员组建了审计组,带着简单的仪器和设备第一时间进驻了项目现场,开始了审计调查工作。

在实物档案里保存着一把已经磨损的看不出刻度的皮尺、一个布满刮痕的塔尺和一台老旧的水准仪,这就是当年我们审计调查时用的设备,但艰苦的条件和落后的工具并没有阻挡我们获取第一手原始数据的脚步。105国道汶上段全长40余公里,需整治段足足有33公里,为了摸清沿线地形地貌底数,守护财政资金的安全,我们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开始了用脚步丈量施工场地的每一个角落。路两侧复杂的地形也给我们的测量工作带来种种困难,七八米的水坑要用塔尺倒上三到四次,边坡上满是荆棘与杂草,我们审计组跑坏了鞋子,挂坏了裤子,每天扛着水准仪、塔尺测量原始地貌高程,拉着皮尺测量距离,每人每天步行达30公里以上。还有的时候因为测量累积误差,数据未能达到闭合差的要求,为了保证采集数据的准确性,我们还要返回现场重新核实。审计组白天外业测量核实数据,晚上加班整理内业资料,经过三天三夜的艰苦奋战,审计人员累计步行630余公里,共采集整理数据18000余条,终于按时完成了审计调查摸底任务,为项目的前期调研工作提供了审计力量与智慧,为下一步项目的实施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支持,给县政府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在这个项目审计档案中还有这样一篇审计日记,日记记录了项目绿化工程实施过程中,一批苗木由南方某个苗木基地运至了施工现场,由于工程监理人员的缺位,未能及时开展进场验收工作,施工单位就已经开始栽植,跟踪审计人员在抽样中发现苗木规格并不符合施工图纸要求。而降低一个规格,采购单价将近降低50%。跟踪审计人员随即通知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相关负责人,共同核实进场苗木规格,发现进场苗木不合格率高达80%以上,随即验收人员扩大了样品抽查面,经过两次扩大抽查,最终由项目建设单位认定该批次苗木为不合格,给予清退出场的决定,直接挽回经济损失近3万元。通过这件事,也给其他施工单位敲响了警钟,起到了震慑作用,从那以后,该项目的建设管理变得更加的规范,材料进场程序变得更加的严格,再没发现工程材料以次充好的情况。

我们翻到了档案中的审计证据和审计底稿,这也是我们审计成果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里面记录的数据和计算过程是我们审计成效的最直接的佐证材料,也是规避审计风险的重要支撑。这些资料能够完整地还原每一个问题的发现、产生、上报和如何进行反映的全过程,快捷准确的进行整理,使审计报告有据可查、审计问题有迹可循、审计工作有证可依,使审计人员在面对复核或检查时能够“说得清,道得明”,从而帮助审计人员更好的防范审计风险。

而审计底稿中的每一个数据,都饱含审计人的无私奉献和辛勤付出。2008年底,该项目在审计人员跟踪审计的保驾护航下圆满完工,并投入使用,项目进入决算审计阶段。为了守好政府的钱袋子,审计人员再一次肩负着神圣的使命,带着厚达一米多的竣工图纸全面进驻审计现场,对该项目的土石方工程、亮化工程、排水工程、绿化工程的工程量进行核实。面对庞大的工程量,审计人员没有退缩,三十多公里的漫长战线上,往返穿梭的是审计人的身影。有的在调试着水准仪,有的扶着塔尺,有的在拉着尺子测量距离,还有的在清点着苗木,盘点着划转给政府的资产。仅仅是苗木清点工作就十分的繁琐,三百多个品种,上千种规格,都要区分出来,还要将苗木的成活率计算出来。有的时候为了公平公正,核实一种苗木的数量,审计人员需要反复清查栽植数量,以提升审计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我们审计组里有一位女同事,每天早出晚归,家里年幼的孩子整整一个多月没有见到自己的妈妈。每天天不亮就已经到了工作岗位,晚上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里,孩子早已经进入了梦乡。有一天,孩子吵着要妈妈,一直在哭,孩子爸爸为了让孩子看一眼自己的母亲,带着孩子来到了审计现场,孩子看着戴着草帽,依然晒的黝黑的母亲,一时之间竟然没有认出她来。这只是汶上审计人的一个缩影,每一个审计故事里都浸满了审计人的汗水,每一个审计成果的背后都有着审计人无私的奉献。

经过审计组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我们经受住了时代带给审计人的考验,档案首页的审计报告凝聚了一年多来投资审计人的心血。看着审计发现的一个又一个问题,我们无比骄傲。这不仅规范了建设市场秩序、促进了建设单位规范管理、促进了各参加单位的履职尽责,还给财政节支一千余万元。丰硕的审计成果也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高度肯定。更重要的是,我们的工作得到了并肩作战的兄弟单位的认可、得到了人民群众的认可,我们用实际行动树立起了一座审计丰碑,发扬出了大公无私的审计精神。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每一份审计档案里都承载着汶上审计人对基层审计工作的热爱和奉献,面对人生的得失进退,审计人选择了坚守。党的二十大为我们的发展提出了新目标、新任务、新要求,新时代的审计人将不忘初心,以高质量的审计监督护航新使命新征程。



分享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