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等花开 |
||||
|
||||
2023年6月,天蒙蒙的,我的大学生活,画上了一个句号。扰扰人生漫百营,繁忙的生活让我无暇思考太过久远的未来,以至于毕业面临选择时,产生了些许迷茫,是读研?还是工作?我应当做些什么呢?纠结后我清晰的认识到,我已经长大了,人生难得长少年,我应当做出选择。2024年8月,我走向了工作,但是直至今天,对于人生这一漫长的答卷,我有时依然感到困惑,我选择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呢?我追求的又是什么呢? 我想起以前读过的一本书,赫尔曼·黑塞撰写的《悉达多》,主人公拥有一切,为了寻求自我意义,踏上旅途,做过沙门,做过商人,也曾赌博,到最后做了渡船者,重新审视自己的一生。悉达多和他的好友乔文达的探讨中提到:“一个探求之人,往往只关注探求的事务,他一无所获,一无所纳,因为他一心想着探求,被目的左右,探求意味着拥有目标,而发现则意味自由、敞开、全无目的。你或许确实是位探索者,但你却因为努力追求目标,而错过了些眼前事务”。回想这些年的日子,我总是忙忙碌碌的顾忌目标,要考试、要比赛,要先完成手头工作,每一个小目标都想要得到成果,有过失败,亦有过成功的收获,但我似乎也总是匆匆而过,不曾看过银杏林的簌簌落叶,忽略了天边的落日晚霞。费奥多尔在书中谈到:“少年,是看春风不喜,夏蝉不烦,秋风不悲,冬雪不叹”。但是我好像已经找不回这种心境,年纪轻轻,却已少年老成。诚如梭罗在《瓦尔登湖》中所言:“生活不在于拥有,而在于体验”。而我已经忘记了,体验的感觉,只是被动的被裹挟前进,是探索者,却不是发现者。 人生如逆旅,悉达多用他的人生告诉我们,“审视世界、解释世界或藐视世界,或许是思想家的事。我唯一的事,是爱这个世界。不藐视世界,不憎恶世界和自己,怀抱爱、惊叹和敬畏,注视一切存在之物和我自己”。的确,生活总是起伏不定,没有人可以制定出圆满的人生计划,比起缥缈的未来,不如珍惜当下,要爱生活本身,胜于爱生活的意义。悉达多最后不再对抗命运,改为追求精神上的自我,谈到对抗和精神上的追求,我不禁想起《平面国》这本有趣的故事书,书中以正方体的口吻讲述了二维平面中的国度—平面国的故事。在平面国中,边数决定地位,比四边形高等的是五边形,比五边形高等的是六边形,越接近圆形,地位越高。一次意外的经历,四边形偶然去到了三维世界,而当他试图将高纬度的福音传播于平面国时,却没有人理解相信他,人们总觉得自己生活的平面国才是世界的中心,而他,是个异端,四边形最后被审判时说到,我无法证明,但真理最终必将胜利。哥白尼最后在法庭上,也是这样坚定的捍卫真理,“我承认我有罪,但地球绕着太阳转”。 书中零维国的国王坚定认为自身即是全部,但“自满就是卑劣与无知的温床、盲目与空虚的摇篮”。生活中,总是会遇见形形色色的人、事、物,每个人的三观不同,看待世界的方式也是不尽相同的,但不管怎样,我认为我们都应时刻审视自我,不要轻易否定意见相悖的看法和声音,二维的外面是三维,思考和理性本身即是人类高贵的品质。艾勃特在书中开篇写到:“愿探索能拓宽你们的想象,并孕育出最少见、最卓越的美德——谦虚”。我们也应审视自我、理解他人、谦逊自省,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封闭的思维会限制我们的视野,而真正的理解需要勇气去打破界限,正如书中正方形的那句话:“向上,而非向北”。 人民日报中讲:“稻穗结的越饱满,越会往下垂,一个人越有成就,就要越有谦卑的胸襟”。“愿我们在人生旅途中,既能保持谦虚的自省,也能平淡的享受生活的一分一秒,不内耗,敢探索。“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浮名浮利,虚苦劳神,不如做个发现者,看四季交替,云舒云卷,静等花开。 |
||||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