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审计文苑

《乡土中国》与我:一段跨越时光的阅读之旅


[日期:2024-12-31 16:21] [作者单位:汶上县审计局][作者单位:济宁市审计局] [作者:吕滋姿]

我经常在晚上思考问题,倒不是因为我喜欢晚上思考问题,白天的时间大多数用来忙于学习和工作,很难抽出一些自己的时间来用于思考,晚上当一切又都回归于平静,坐在书桌旁,白天的事情如电影般在脑海中回放,思绪也跟着翩翩起舞。我是在什么时候开始读书的呢?现在想想,大概是高中养成的习惯吧。

说来惭愧,读书的习惯是在高中晚自习中养成的,那时候,成绩平平,排名总在班级尾部徘徊。某天晚自习,我正沉浸在《意林》的世界里,被班主任发现后,拍了拍我的肩膀,他看了看我惊慌失措的表情,一句话也没说转身就走了。第二天,他居然送了我一本费孝通的《乡土中国》,还特意叮嘱我,读书是好事,但别影响了课堂学习,多读些好书。那时的我,心里那个得意啊,仿佛这是独属于我的荣誉勋章,但是当时的我去读《乡土中国》时,我正处于对外部世界充满好奇和探索欲望的青春期。那时的我,对于乡土社会的结构和文化特征几乎一无所知,里面的文字生涩难懂,就像是天书,但我还是硬着头皮啃完了,毕竟,这可是“老师特供”呢!可惜,当时的我只顾着虚荣,没品出书里的真味,这本书也就成为了我书架上的“古董”。

偶然一次我大学暑假回家,帮妹妹整理书籍时,发现了他们老师发的课外书里面竟然包含《乡土中国》这本书,我当时还在提出疑问对于一个初三的学生她们能读懂吗?不知不觉中翻开看了起来,这几年随着我专业知识的积累和生活阅历的丰富,我对这本书又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一次,我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和心态去阅读,终于领略到了这部经典之作的魅力所在。

重新阅读《乡土中国》的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乡土社会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因为我本人也是农村长大的孩子,所以对于费孝通先生所描绘的乡土社会的各个方面有很大的感触。乡土很土吗?未必如此,我们这个国家也是从广大农村建立起来的,这才有了今天的现代化社会,而社会的变迁覆盖了原有的一些东西,但仔细观察也是能察觉出来的,很多都是从乡土社会中演化而来。乡土社会虽然简单朴素,但却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力量。它教会了我如何尊重传统、珍视亲情、珍惜友情,并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人与人之间的复杂关系。它让我开始反思自己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意识到自己在现代社会中可能过于浮躁和功利,忽视了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和传统价值观的重要性。我更加感悟到应该以更加平和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要更多的去珍惜身边的人和事。

此外,这本书还激发了我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和观察。里面有句话我印象很深,老师的作用不是教学生们去学习课本上的知识,更多的是应该带领学生们向一些未知领域出发研究,去开辟新的天地。这让我想到我遇到的一些优秀老师,他们对我的教导终生难忘,我也很感激他们能够经常鼓励我多去学习,多去尝试,多去体验人生,多去观察社会。也是从那开始,我开始更加关注整体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思考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保持传统与现代的平衡,这不仅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社会现象的本质和规律,也为我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和借鉴。

对于作者本身,我了解的并不是太多,只知道费孝通先生是中国社会学的奠基人,通过他的作品,他本人在我脑海印象里应该是说是一位比较深沉严肃的学者,但说来也巧,有次去河北西柏坡,在一个大厅的介绍里看到了1949年费孝通先生刚到西柏坡时描绘当时情景的笔记,文笔十分幽默可爱,当时不敢想象这竟然是他的笔记,他的幽默感应该是他个性中的一抹亮色,这使他在严谨的学术研究中不失风趣,在繁忙的工作中不失轻松。这种幽默感不仅为费孝通先生自己增添了乐观的心态与积极的生活态度,更像是一股无形的力量,鼓舞着我也要时刻保持乐观向上的心境。



分享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