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个必须坚持”在审计机关推动全面深化改革中的应用 |
||||
|
||||
一、引言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擘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战略举措,是指导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二十大报告提出了“六个必须坚持”,如何将人民至上、自信自立、守正创新、问题导向、系统观念、胸怀天下“六个坚持”理念运用到新时代背景下的审计工作中?这关系审计机关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底层逻辑和思路方法。这也是本文试图探讨的问题。 二、审计机关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必要性 深入领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推动提升审计工作质效、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前提和基础。 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决定》提出的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六个坚持”的重大原则,是对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宝贵经验的深刻总结和科学运用,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审计干部要提高政治站位,增强政治鉴别力,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刻领会和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题、重大原则、重大举措、根本保证,自觉运用规律性认识指导审计实践。 锚定各领域重点改革任务靶向发力。《决定》提出3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涉及体制、机制、制度等层面内容。审计机关按照党中央提出的“四个坚持围绕”要求谋划和开展审计,要在吃透改革要求上下功夫,正确认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谋篇布局,准确理解改革举措的背景和定位、指向和内涵,做到提纲挈领、纲举目张,有的放矢开展审计工作。 三、“六个坚持”在审计机关推动全面深化改革中的应用 二十大报告提出了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的“六个坚持”理念,为解决党和国家关乎人民利益的、综合系统的、高度复杂的事业工作等问题提供了逻辑思路和原则导向。新时代新征程,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扎实推进审计管理体制改革,依法履行审计监督职责,以有力有效的审计监督推动各项改革任务落实落地,首先就要做好“六个坚持”理念与全面深化改革的有效融合。 (一)把握好“人民至上”这个审计基准点 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是中国共产党性质宗旨的集中体现,也是党的制度、理论创新中最鲜明的底色。以人民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成为党领导国家发展一切事务的基本准绳。因而,“人民至上”应当成为审计机关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首先基准点。把握“人民至上”这个审计基准点意味着审计机关首先要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在促进保障和改善民生上有力彰显审计担当。审计要充分发挥专业性强、触角广泛、反应快速等优势,结合就业、教育、住房、医疗、养老、社会救助、乡村振兴等领域,围绕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等方面,锚定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目标,及时反映惠民富民强民政策落实中的制度缺陷、机制障碍和管理漏洞,促进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中充分展现审计作为。人民群众的期盼处,就是审计监督的发力点,审计工作要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紧盯基层和群众反映强烈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紧盯政策制定“目标考量点”、政策传导“中梗阻”、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坚决纠治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和不正之风,严肃查处老百姓身边的“微腐败”,以推动解决群众身边“小问题”,赢得民心“大政治”,维护好党的形象和人民群众的利益。 (二)把握好“自信自立”这个审计立足点 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自信自立来自中华上下五千年光辉灿烂的文明发展,国家审计的自信自立,来自西周时期宰夫为计的源远流长。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中国之治”奇迹,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独立自主探索开辟出来的,国家审计在乡村振兴领域取得的各项成就,是国家审计坚定不移跟着党走,紧紧围绕党和国家重大决策部署,以强烈的历史担当和创造精神实践出来的。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审计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成立中央审计委员会,加强了党对审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着力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党中央对审计工作的领导更加有力,审计监督效能显著提升,审计整改成效显著增强,监督合力有效形成。实践充分证明,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制度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最适合中国国情的审计制度。 坚持强化审计机关和干部队伍自身建设。审计机关是专司经济监督的机关,打铁必须自身硬,要深入贯彻“以审计精神立身、以创新规范立业、以自身建设立信”的总要求,审计干部要在持续奋斗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通过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提升“能查、能说、能写”本领,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努力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审计干部队伍。 (三)把握好“守正创新”这个审计关键点 守正与创新,就像根与叶的关系,有了守正这条根脉,创新才能有所依托;有了创新这片延展,守正方能持久发力。40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事业坚持守正创新,几经变革而蓬勃发展,有效将制度优势转化为工作效能。紧扣职能定位,聚焦主责主业,依法履行职责。审计工作要立足经济监督定位,聚焦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效益,严格依法审计,发挥专业优势,遵循审计规律,坚持客观公正原则,确保反映的问题有数据支撑,得出的结论有事实说话,审计建议和审计论点坚持做到论从事出、以事立论,保证审计质量过得硬、靠得住,审计结论经得起历史检验。 坚持创新驱动,增强审计效能,提升层次水平。审计工作要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在创新求效上持续发力,及时研究和正确看待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与时俱进更新审计理念、优化审计思路、丰富审计内容、创新审计方式,不断塑造审计事业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为维护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坚持守正创新,是审计机关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应当把握的一个关键点,只有正自身,方能促他人。 (四)把握好“问题导向”这个审计切入点 一百年来,从无产阶级革命到新中国建设再到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坚持问题导向,不断解决中国发展各阶段现实问题的胜利成果。从细处入手、向实处着力,一环紧着一环拧,一锤接着一锤敲,把解决实际问题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揭示反映问题要更加坚决充分发扬斗争精神。审计机关是监督部门,揭示问题是审计最基本职责,当前全面深化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深水区,愈是艰难愈向前,这就要求审计必须敢于较真碰硬,牢固树立“有问题没发现是失职、发现问题不报告是渎职”,充分发扬斗争精神,牢牢把握斗争的立场、方向和原则,查真相、说真话、报实情,坚决同一切危害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的行为作斗争。推动解决问题要更加扎实有效,深化研究型审计。当前我国发展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更加需要深入研究解决问题。审计机关要将研究作为谋事之道、成事之基,扎实推进研究型审计,查准“是什么”、审透“为什么”、核实“怎么样”、做深“怎么办”,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推动解决影响发展稳定的深层次问题,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推动攻克重大风险挑战,在党的自我革命中推动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更加全面客观地反映经济社会运行真实情况。 坚持问题导向,将问题作为全面深化改革中审计机关发挥监督作用的切入点,增强问题意识,提升审计职业敏感度,提升审计发现问题、揭示问题、应对问题的能力,不断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理念新方法,是审计机关推动深化改革的一条有效途径。 (五)把握好“系统观念”这个审计统筹点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只有用普遍联系的、全面系统的、发展变化的观点观察事物,才能把握事物发展规律。审计工作涉及党和国家事业全局,更应该坚持系统观念,善于运用联系的、矛盾的、发展的观点和方法去研判情况、解决问题、寻找出路,不断增强工作的前瞻性、全局性、整体性。以全局性谋划统筹审计工作开展。审计工作应当沿着“政治—政策—项目—资金”线条,把服务中心与促进审计对象规范发展结合起来,把剖析微观问题和研究宏观问题结合起来,注重将具体问题与产业发展规划、资金投入保障机制、政策措施落实、法律法规配套等联系起来分析,将审计发现的问题放到改革发展大局中去定位、研究、分析,确保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在落实中不偏向、不走样。以整体性推进提升审计监督成效。审计不仅要“查病”,更要“治已病、防未病”,把防范化解风险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筑牢经济社会发展安全屏障,加大对经济社会运行中典型性、普遍性问题的研究揭示力度,及时反映影响经济安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由点及面、由表及里,着眼常治长效、推动立行立改,一体推进揭示问题、规范管理、深化改革、促进发展。 (六)把握好“胸怀天下”这个审计情怀点 坚持胸怀天下,是中国共产党革命建设改革百年成功的宝贵经验,也是我国和平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不竭动力。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党,也是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党。审计机关应胸怀“国之大者”,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从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准确把握新时代审计工作的职责定位和使命任务。将坚决捍卫“两个确立”的政治自觉体现为履行审计职责使命的行动自觉。审计机关首先是政治机关,必须不断增强“政治三力”,在经济监督中体现政治导向和政治要求,深刻领会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政治意图、战略谋划和实践要求,始终做到党的工作重点抓什么、审计就审什么,坚定维护好党和国家的核心利益,依法忠诚履行好审计职责。 将始终牢记“国之大者”的总体要求转化为履行审计职责使命的工作要求。审计机关要准确领悟“国之大者”的深刻内涵和对审计工作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坚持国家利益延伸到哪里,审计就跟进到哪里,及时反映具有全局性、宏观性的情况和问题,在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充分发挥审计职能作用,在促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有力彰显中国审计智慧,提供中国审计方案,作出中国审计贡献。 |
||||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 ||||
|